“两位大哥怎么称呼啊?”高玉虎被高玉凤打发过来招呼自家的俩佃户。
“不敢当不敢当。”俩汉子诚惶诚恐的站起来,对于高玉虎那句“大哥”似有些不太习惯。对于纪美花和高玉凤,他们还能坦然面对,称呼一句“东家”。但是对于高玉虎这个村长嘴里有大出息的读书人,他们却是有些胆怯。
别说这俩人不习惯,高玉虎也相当不习惯。虽然他挺喜欢这种被当成大人看待,当家做主的事情,但是被别人诚惶诚恐的对待就不是那么美妙了。毕竟,放到不久之前,他也还是一个正在读书的小初中生啊!这辈子除了高长书那件事,还没经历过什么大事呢!
“快坐下说话,两位大哥别客气。”高玉虎赶紧招呼俩人。
“我们都姓李。”其中一个有些年长的汉子回应道,“小李村大部分都是姓李的,祖上都是一家子。”看高玉虎态度确实很诚恳,俩人也就坐下了。
“我叫李长河,这是我弟弟长海。咱家跟大石叔是没出五服的亲戚。”李长河笑着道,“这不大石叔往外佃地的时候,就先想到我们了。不过小公子放心,咱兄弟俩别的不行,一把子力气还是有的,种地是好手。您把地佃给我们,放心就行了,肯定给你侍弄好了。”
庄稼人最是心疼土地,断没有在这上面弄鬼的。
高玉虎点点头:“干爹的眼光我是相信的。再说我看两位大哥也都是干活的人,这地交道你们手里,肯定没有问题。”反正他们家一年就收那么多租子,别的都不管。
闲聊完了,高玉虎就开始跟俩人谈送菜的事情。
“两位大哥家里都有什么菜?若只是白菜萝卜,我们恐怕要不了多少。”他家的麻辣串摊子,要的青菜种类很多。虽然这里物产贫瘠,到了冬天更是没什么能吃的青菜,但他姐高玉凤还是捣鼓了不少种类。什么茄子干、酸豆角、山上的木耳、菌子等等,有好些城里的人家,也就是冲着这些青菜来的。
李长河跟李长海一怔,目光往高玉凤的摊子上望去。可不是嘛,里面的白菜萝卜只在少数,吃的人也少。毕竟这东西常见,冬天就靠着它过冬呢。
李长海想了想,试探说道:“家里也有些菜干,都是我那婆娘在入秋的时候腌晒的,只是不知道能不能用?”
高玉虎说道:“这个我也拿不定主意,家里的生意都是姐姐和娘亲在捯饬,我也不懂这些。这样吧,李哥若是下次再进城,就顺带过来瞧瞧。若是能用,正好;不能用,也不过是顺手跑了一趟的事情。”
李长海点头,“是了。小公子平日多是读书为主,哪里明白这些后厨的琐碎事?便是我们这样的粗野汉子,也不甚明白呢。”
李长河家里没有腌制的菜干,这笔生意自然也差不多算是泡汤了。不过他却为弟弟高兴。他们兄弟俩命苦,早年爹死得早,娘一个人拉扯俩小子不容易,能混个吃喝不被饿死就算不错了。等到年纪大了,能干活了,家里省吃俭用攒了几文钱,也在给他们俩娶媳妇的时候花了个精光。
好在媳妇都是能干的,慢慢地日子也过起来了。但跟别人家比,还是少了一些积蓄和底蕴。
这回能有这么个进项,虽然不多,但也让兄弟俩高兴了。
就算只能换个一两半两银子,也能给家里添补一些了。
高玉虎从小没受什么苦,穿越过来有他姐的首饰和打火机当的钱,日子虽说不是很富裕,但却没亏待了他。是以,他不是很明白这俩人为了几文钱就这么开心。
不过小少年是很懂得体贴人的,并没有把自己的疑惑挂在脸上。见俩人碗里的汤喝完了,还给又添了一碗。
那厢,高玉凤带的串串快卖完了,纪美花拦着没让继续串。
“我早就把鸡炖好了,还蒸了一锅枣饽饽出来,赶紧回家吃饭吧。”
“真炖鸡了?”高玉凤诧异地看着纪美花,“这回怎么这么大方?”
纪美花黑脸,怎么说话的。“我以前是缺着你吃了还是缺着你喝了?有钱我不会花啊,但这不是得花在刀刃上吗?”
个熊孩子!
利落地把摊子收拾完,那边俩汉子见了,赶紧过来帮忙推车。
纪美花也没推辞,在她看来,这俩人是家里的佃户,帮着干点儿活是应该的。
帮着主家把东西送回去,李长河李长海兄弟俩就打算走人。纪美花喊住他们,从锅里捡了两个枣饽饽出来,让高长虎递了过去,“家里刚蒸的枣饽饽,是我们那边过年时候吃的,给你们尝尝鲜,别嫌少。”
李长河李长海兄弟俩,打记事起就没在自家见过白面这种东西。乍一见这雪白冒气的大枣饽饽,都有些留口水。回过神来,却是赶紧摆手推辞。
“客气了客气了,东家。不过搭把手的事情,可不敢收这么金贵的东西。”李长河拉着自家兄弟就想溜,却被高玉虎给拦住了。
“两位大哥不要,可是嫌弃少了?”高玉虎一脸的不好意思,“只是我娘也就只蒸了一锅,没有几个。”
这是实话。
纪美花蒸的枣饽饽足有成年男人手掌大小,圆乎乎胖墩墩的一个大枣饽饽,上面还嵌着几个香甜的红枣,看了就让人很有想吃的冲动。
说着,高玉虎就起身去锅里又拿了两个过来。
李长河跟李长海兄弟俩对看一眼,皆有些不好意思。这不是逼着人家破费吗,早知道刚才就收了。他们也不是没数的人,看看这枣饽饽的大小。四个,估计得占了小半锅了……
一家两个的大枣饽饽,愣是让李长河跟李长海兄弟家里的老婆孩子,兴奋了好长一段时间。
纪美花做的馒头瓷实,不是那种一捏就进去的。李家媳妇又是会过日子的,除了各自切了一半孝敬老娘之外,剩下的就切成了细长条,给做了馒头疙瘩汤喝。
李长海的媳妇还在汤里加了自己晒的酸豆角和少量茱萸,酸辣辣热乎乎的一锅白面疙瘩汤,让一家子吃的很是开心。俩孩子捧着圆滚滚的肚子,天真地问道:“娘,白面疙瘩汤真好喝,一点儿都不拉嗓子,什么时候还给做啊?”
一句话,让李长海的媳妇差点儿掉眼泪。她小时候就是过的苦日子,吃了上顿没下顿的。当时就发誓,等自己以后有了孩子,一定好好干活,让他们吃饱了。
现在倒好,粗粮掺野菜,孩子是没饿着,但也亏了嘴。长这么大,蛋肉没吃上几回,看起来都比同龄的孩子小一圈。现在家里的房子也盖上了,开春家里还能多几亩地,李长海的媳妇儿就打算以后多养几个鸡,隔三差五给孩子吃上个鸡蛋补补……